学术活动

第3期青年学术沙龙

   第三期青年学术沙龙定于2009109日下午2:30在本所办公楼五楼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湖泊沉积物生源要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界面技术研究,欢迎有关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讨论。

3期青年学术沙龙主题报告:

张路:湖泊沉积物氮循环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沉积物氮循环过程研究国内外进展,提出大型浅水湖泊在扰动参与下,氮循环过程的特殊性,总结国际上湖泊氮循环研究中的思路、方法以及最新结果。结合太湖的研究结果,初步讨论浅水湖泊沉积物氮循环的初步理论与实践。并以太湖为例,对不同有机质及总氮负荷的沉积物,以反硝化层、电子供体及反硝化底物的差异为切入点,研究其反硝化速率和途径的差异及其控制机制。揭示典型底栖动物扰动改造下,不同形态氮在沉积物界面的交换通量以及反硝化过程及途径的差异。

钟继承:太湖梅梁湾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及疏浚对其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利用经典的乙炔抑制法,研究了太湖梅梁湾一年内的反硝化速率的季节性变化,并讨论了环境因子(温度、硝酸盐和有机碳)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另外通过室内疏浚模拟实验研究了疏浚对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硝酸盐浓度是太湖梅梁湾主要的限制因子,反硝化速率受温度限制,不受可利用溶解性碳的限制。疏浚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总体上要低于未疏浚沉积物,疏浚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而对照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硝酸盐浓度是疏浚与对照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主要的限制因子;疏浚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受有机碳影响,但对照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不受有机碳影响。底泥疏浚导致的新生表层沉积物较弱的反硝化作用应认为是脱氮过程一个潜在的负效应。

丁士明:一种新型沉积物被动采样技术——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

   摘要: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被动采样技术,该技术尤其适用于浓度波动较大的痕量系统的总量分析和痕量系统的原位富集。随着DGT技术的发展,该技术获取的物质信息已包括CdCuFeMnNiPbZnAs等金属元素以及SP等非金属元素,但在沉积物磷应用方面的研究尚少;DGT装置中固定相(铁膜)自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在沉积物磷研究中的应用。我们的研究中以沉积物磷为对象,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高容量磷固定膜,通过实验室模拟不同环境因子对其固定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磷固定膜的固定能力比目前使用的铁膜高1个数量级,在高磷背景的沉积物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为多指标同步采样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尹洪斌: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硫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摘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多起与硫有关的污染事件。如,国外及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酸雨以及水体酸化事件、德国瓦登海地区的“black spot”事件以及2007年发生在太湖的“湖泛”事件。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加强和拓展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硫的认识和了解。硫是一种多价态的元素,这就决定了其在自然界中具有众多的无机和有机结合态。硫的无机态主要以SO42-H2S以及金属硫化物等形态出现;而有机态主要是与碳结合的各种碳链硫,其中普遍受到人们关注的有机硫气体主要包括:二甲基硫、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甲硫醇、羰基硫等。湖泊中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磷、重金属等物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磷、重金属等物质循环的桥梁。了解湖泊中硫的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可以有效解释湖泊富营养化磷限制因子的机制,厌氧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特征以及湖泊水体中有机硫等致臭物质的生消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