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鄱阳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演变研究取得进展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同时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其独特的水情动态和环境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长江流域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导致鄱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在我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和鄱阳湖湿地观测研究站的支持下,我所科研人员对鄱阳湖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开展了深入研究,通过系统监测及历史数据综合分析发现:1992年以来鄱阳湖底栖动物丰度和优势种发生显著变化,底栖动物总丰度从1992年的724/m2降低至2012年的228/m2,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软体动物(578/m2降至149/m2),其次是水生昆虫,而环节动物丰度未发生显著变化。1992年底栖动物优势种为蚌类、河蚬及螺类,且优势种数量较多,而1998年之后蚌类不再为优势种,优势种数量减少,到2008年后耐污类群颤蚓类成为新的优势种。二十年来鄱阳湖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可能与湖区大规模采砂及水环境变化有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期刊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of Aquatic Ecosystems 2014年第九期。 

  论文链接:http://www.kmae-journal.org/articles/kmae/abs/2014/03/kmae140023/kmae14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