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对有机污染物在浮游生物网中的富集及传递的影响机制再次取得进展
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以外,富营养化是全球众多水体正面临的另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水体POPs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态风险可能会受到共存的富营养化问题的影响,但因缺乏长期监测数据,严重阻碍了对此方面的深入认识。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陶玉强副研究员等在首次揭示了富营养化对POPs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间接影响机制后,近日再次在环境科学领域权威刊物Water Research上发表延续成果。通过对太湖、玄武湖、金牛湖及百家湖等富营养化浅水湖泊1–3年每月2–3次的连续高频次监测,率先发现湖泊水体多环芳烃(PAHs)年均浓度随湖泊年均营养状态指数及年均藻类生物量增大,而与湖泊离城市的距离无关;温度驱动了年时间尺度下藻类及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进而改变了PAHs在水体各介质中的分配及赋存;富营养化间接产生的高pH值及藻类生命循环对PAHs在水体各介质中的分配及赋存也有重要影响;藻类及浮游动物对PAHs的生物富集随PAHs疏水性显著增加,随藻类生物量增大显著降低;PAHs从藻类向浮游动物的传递因子随湖泊的营养状态指数降低,随藻类生物量及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生物放大效应仅出现在藻类水华期间。
审稿人对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This is a novel and very interesting work on the levels and biogeochemistry of PAHs in shallow lakes, focusing on plankton. I think that 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很创新、很有趣的工作,对该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
论文的全文链接如下: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17310485
此工作受到了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专项等资助。
(Tao et al., Water Research, 2018, 132,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