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三届(2023)中国水色理论及遥感暑期班成功举办

  2023717-28日,第三届(2023)中国水色理论及遥感暑期班在贵州贵阳成功举办。本届暑期班由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崂山实验室、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6家单位联合举办。暑期班旨在夯实中国水色遥感领域青年学生学者的理论基础,提高现场实验和观测的实践能力,促进青年研究人员沟通交流,为我国水色遥感科学研究培养后备力量。 

  暑期班授课教师团队阵容强大,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在内的27位国内外水色遥感及相关领域的杰出专家进行授课,吸引了来自国内59家单位一百余人报名。经组委会统筹考虑,最终录取了29家单位共34名学员。7月17日,暑期班开幕伊始,李忠平教授主持刘建强研究员追思会。刘建强研究员是我国海洋卫星事业的重要贡献者、第一颗海洋水色卫星重要参与者、海洋卫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奠基人之一。唐军武研究员回顾了刘建强研究员生平事迹及重要贡献。水色班全体师生集体默哀一分钟。开幕式由潘德炉院士致欢迎辞,并作“人工智能赋能水色遥感发展”的报告,激励年轻人要为我国的科技强国做出艰苦的努力,强调学员要崇尚求是精神,加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接下来在12天的暑期教学中,26位专家就海洋光学基础和辐射传输理论(唐军武、何贤强),表观-固有光学参数的关系及反演(李忠平),浮游植物色素及光合作用 (柳欣),水色卫星数据获取及处理(何贤强、丁静、杜克平),水色遥感产品的应用与服务(白雁、马荣华、商少凌、冯炼、崔廷伟、乐成峰、邢前国、陆应诚、管磊、刘阳、鲍青柳等),光学参数的现场测量方法(宋庆君),生物光学模拟(王云涛),偏振及海洋激光雷达遥感(马辉、刘东、陈鹏、李正强),AI海洋学(李晓峰),BGC-ARGO的数据获取和应用(邢小罡)以及气候系统模式与水色的关系(宋振亚),新时期水色遥感的挑战与展望(唐军武)等内容进行了讲授。专家们授业解惑,倾囊相授,学员们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专心学习,并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在课堂和课间与专家和其他学员积极讨论。同时,本届暑期班授课内容继续采用全网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交流,并设置线上提问环节,老师们通过现场直播实时给同学们答疑解惑。线上单次课程最高观看9970人次,累计总观看次数达72368次。 

  作为交叉学科的水色遥感,离不开科学的现场数据测量。暑期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内的理论授课与研讨之外,还安排了户外的实践教学,由宋庆君、唐军武、李忠平教授现场指导水体表观光学特性的测量,引导学员思考并讨论现场测量时需注意的各项因素。学员们纷纷进行实操,为今后科学研究中 获取高质量现场测量数据奠定实践基础。 

  本届暑期班还安排了许多水色遥感前沿科学技术的课程,马辉教授和李正强教授带来的偏振遥感让大气和海洋中的颗粒物无处遁形、刘东和陈鹏教授带着海洋激光雷达帮助遥感探测冲破了海洋表面的屏障、白雁研究员利用海洋碳通量遥感监测技术倾听海洋呼吸的声音、李晓峰教授AI海洋学凭着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模型翻越传统海洋学一座又一座高山等,让我们的水色研究始终保持与前沿科学技术接轨。 

 

  在紧张的课程学习间隙,暑期班同学及部分老师自发、自费游览了黄果树瀑布龙宫。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不仅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了地下溶洞的美丽,同时唐军武、李忠平教授在同学们观察湖泊水体、拍摄风景的过程中不忘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进行水体表观光学性质测量以及现场测量时如何规避太阳耀斑,并和学员探讨光对拍摄的影响,加深了学员们对遥感影像处理知识的理解。本次活动乐中有学,进一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发现水色遥感的魅力。   

  728日,暑期班举行闭幕式,现场老师为每位学员颁发了印有全体授课老师印章的结业证书。同学们回顾过去的两周,纷纷表示老师们精彩的授课与认真负责的专业态度让自己受益匪浅,老师们不仅授予水色遥感理论基本知识,还引导大家积极、主动思索问题,以在各种场景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尤为宝贵的是,同学们可以在这里结交许多可爱有趣又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学术,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体验。在掌声与感动中,第三届(2023)中国水色理论及遥感暑期班圆满落幕。